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名家特稿

  •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原型溯源及启示

    赵曙明;贺广明;刘懿宸;高晓彤;

    对于德鲁克卓有成效管理者原型的溯源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卓有成效管理思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策略,意义重大。《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旁观者》是彼得?德鲁克的两本阐述有效管理见解的关键书籍,分别阐述了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原则以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原型的实践经验,恰好有助于本文的溯源工作。因此,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以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思想为索骥之图,开展了三方面工作:首先,对原型的经验进行重组、梳理,使原型的"社会图像"更加清晰;其次,对原型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得出原型具体行为的表层意义和直接影响;最后,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五项思想习惯与原型行为证据对照表,使经验描述上升为理论整合。本文总结了原型行为的深层含义和理论价值,使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个思想习惯的理论细节更加完善;对原型经验及行为证据的剖析,有助于管理者在工作中践行有效管理。

    2020年09期 v.37; 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2551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专题研究

  • 阳光下的阴影:职业污名的研究视角、成因及应对

    蒋昀洁;李璐;黄庆;蒋春燕;

    职业污名是外部群体对某一职业类型或职业构成形成的消极刻板印象,从业者感知职业污名会影响其职业态度和行为。本文从职业污名与脏活、职业歧视等相近概念的辨析出发,对既往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述评。观察者归因、社会秩序、相关群体状态等因素会通过社会认同、自我验证、资源保存等理论机制影响职业污名的形成;从业者一旦形成职业污名意识将引起情绪耗竭、满意度降低、反常行为等结果 ,后续将采取自我概念支持、心理隔离、修复关系等方法应对职业污名的消极影响。未来研究应从各个层面进一步探索职业污名的生成机制,并融合多学科视角考察职业污名的应对策略。

    2020年09期 v.37; 2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2986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艰苦工作”从业者职业污名应对策略研究:量表开发及预测效应

    周晔;黄旭;

    职业污名对从业者的负面影响体现在自我认知、情绪、工作行为等多个方面,如何能有效应对职业污名是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艰苦工作"从业者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艰苦工作"从业者职业污名应对策略的结构维度。通过员工访谈、文本分析、问卷调查方法 ,分别借助三个来自煤矿工人的样本,开发了适用于"艰苦工作"从业者的主动型和回避型职业污名应对策略的量表,并检验了不同类型职业污名应对策略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主动型职业污名应对策略与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和员工幸福感正相关,回避型职业污名应对策略则与职业倦怠、离职意向正相关。本研究在理论上为职业污名应对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测量工具,丰富了职业污名应对策略结果变量研究,在实践上有助于从事"艰苦工作"的企业管理者和从业者提升职业污名应对能力。

    2020年09期 v.37; 3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1606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组织行为

  • 上下级默契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信任上级与差错反感文化感知的作用

    李兰;郑兴山;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给企业带来的繁重工作,管理者纷纷与下属联手应对,在这过程中上下级默契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研究关注了上下级默契对工作绩效和工作行为的影响,但忽视了上下级默契与工作投入之间的潜在联系。鉴于此,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本研究提出上下级默契会使下属更加信任上级,从而促进下属工作投入;同时提出员工的差错反感文化感知作为调节变量会增强上下级默契与信任上级之间的关系,也会增强上下级默契通过信任上级影响工作投入的间接关系。使用Mplus 7对9家企业313份三阶段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数据结果支持了本研究提出的全部假设。本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上下级默契的作用机制及其边界条件,为管理者通过上下级默契来提升员工工作投入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20年09期 v.37; 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2325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弹性工作制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孙健敏;崔兆宁;宋萌;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弹性工作制(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FWAs)成为各类组织度过非常时期的一种应急手段。随着后疫情时期的到来,弹性工作制仍然在实践领域持续发挥作用。相较于西方学者富有成效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此类管理实践的系统审视仍显不足。本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时间、空间、雇佣形式、工作内容的四类弹性工作制研究视角;梳理了个体层面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等影响因素,以及组织层面的企业规模、所处行业、科技水平等影响因素;总结了弹性工作制对员工缺勤、请假、职业生涯发展以及组织绩效等结果变量的影响。通过对现有文献的评述,指出未来研究应当从弹性工作制的影响因素、结果变量、潜在负面效应、中介与调节机制等方面做进一步探索。

    2020年09期 v.37; 6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6557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劳动关系

  • 股权激励收益是否具有劳动报酬属性之法律认定:基于149个劳动关系相关股权激励判例的类案分析

    刘晓倩;吴圣奎;

    现实中,股权激励越来越普遍地成为员工收益的一部分,股权激励收益是否属于劳动报酬目前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争论,性质认定的分歧影响着纠纷的程序选择和实质解决。现实中员工方倾向于将股权激励收益作为劳动报酬进行争取,具有股东身份和金融产品属性是股权激励案件不被认定为劳动争议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判例分析发现,案例中大多数股权激励中的"股权"并不是公司法意义上的股权,享有股权激励也并不是成为股东,尤其是虚拟股权激励中的"股权"主要是作为绩效奖励的计算依据存在,股权的名义不应成为对其性质进行认定的直接依据。对于股票权益相关的股权激励,其具有的金融产品特征也不能成为否定其劳动报酬属性的决定性因素。现实中,需要排除形式上的干扰依据劳动报酬的内涵判断股权激励收益是否属于劳动报酬。具体提出以下两项判断标准,即股权激励是否具有体现劳动对价性的绩效条件和体现劳动关系从属性特征的履职要求,如果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则股权激励收益应具有劳动报酬的特点,相应纷争应属于劳动争议,在具体的案情判断中应对导致股权激励权益不能实现的调岗、解雇、辞职等劳动关系状况的发生原因进行综合考量,以使得被激励者的相关权益能够得到公正有效地实现。

    2020年09期 v.37; 8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115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政策研究

  • 我国就业状况变化的综合评价:一种增强就业形势监测效能的新工具

    王阳;

    针对个别就业失业监测数据全面性不足、代表性减弱等问题,构建就业状况综合指数,以避免被个别就业指标数据误导。使用指数法和X12季节调整方法 ,将24项与就业关联指标拟合指数。实证结果显示,就业状况综合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季度就业走势及其波动性,指标的趋势和短期变化有助于认识充分就业水平、尤其是总体就业状况的变动。经济运行、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失业管理对稳就业、促就业影响更大。建议加强数据开发,创新认识工具,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的市场信息;科学完善指标体系,配套设计统计调查项目;完善监测保障系统,抓好资金、人员和信息化建设。

    2020年09期 v.37; 10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95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人力资源

  • 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体验的双刃剑效应: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归因的过程模型

    张文勤;孙坤康;杨茂沁;孙锐;

    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体验的实际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现有研究成果,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工作体验具有双刃剑效应,既可能使员工产生积极工作体验,也会使员工产生消极工作体验。然而,目前学界对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双刃剑效应的边界条件还缺乏深入认识。本研究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过程模型和归因理论,建立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归因的过程模型,探讨两种人力资源管理归因在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投入、工作结果间的中介作用;引入个人特征与组织情境两方面因素,探索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归因过程的边界条件。本研究发展了人力资源管理归因理论,并对组织如何推行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2020年09期 v.37; 11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3855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开发技术

  • 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实践:以国网江苏电力为例

    赵军;董勤伟;徐滔;陈金刚;

    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国家逐渐下放了职业资格评价权限,企业承担起技能人员能力评价的主体责任,但企业在构建全新的人才评价体系中面临着诸多难题。本研究基于企业对人才发展的实际需要,构建了融合常模参照式和标准参照式两种模式的岗位核心任务模型。以岗位核心任务模型为驱动,江苏电力构建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包括制定统一评价标准与机制,完善资源体系建设,打造多元数字信息平台,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实现了评价体系全流程高效智能化运转。实践结果将对企业在新技术环境下建设本土化技能评价体系带来一定的启示。

    2020年09期 v.37; 130-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042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OBHR研究中“理论应用”的3点建议

    王震;

    <正>《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年第8期卷首语《OBHR研究中"理论应用"的6个误区》,梳理了OBHR研究中"理论应用"的6个误区,包括没有使用、假装使用、错误使用、拼接使用、部分使用和曲解使用理论。提出问题固然重要,我们更需考虑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对OBHR研究方法的重视(反映在教学和培训上)起于统计分析,而后是测量工具,如今开始关注理论。对于杂志,亦是如此。与其他高水平杂志一样,《中国人力资源开发》鼓励研究者在开展OBHR研究时,避免理论应用方面的问题。这里,结合我和同事朱曦济为《管理与组织研究常用的60个理论》所写的《社会学习理论》一章,尝试给出一些建议。

    2020年09期 v.37;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5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